在港股市场“赚钱效应”推动下,南向资金今日再现强势流入。
8月5日 ,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234.25亿港元,为近一个月内第二次单日净流入突破200亿港元。这一数据不仅延续了年内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的趋势,更凸显内地资金对港股核心资产的配置信心 。
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,港股短期经过震荡调整后,随着中美关系阶段性改善、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港股市场再次吸引了内地资金关注。
净买入超230亿港元
在8月4日罕见净流出180.92亿港元后 ,南向资金8月5日恢复净买入。截至收盘,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的金额为234.25亿港元,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达到8843.81亿港元 ,刷新历史纪录 。
对于今日港股市场回流的原因,有分析人士指出,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显著回温 ,海外流动性持续好转,增强了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信心。此外,多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表现较好,同样也吸引了内地资金的关注。
美国劳工部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,今年7月,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7.3万,低于预期 ,失业率小幅上升至4.2% 。同时,5月和6月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被大幅向下修正。其中,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之前公布的14.4万降至仅1.9万;6月从之前公布的14.7万下调至1.4万。
美国就业市场趋软且未见关税引发持续通胀 ,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时机临近 。高盛预计美联储将从9月份开始连续三次降息25个基点,若下一份报告的失业率进一步上升,则可能降息50个基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 ,港股是离岸市场,流动性与美债利率高度相关。据中信建投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,历史上 ,港股市场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 。港股市场对海外货币政策底存在明显且迅速的正反馈。
中信建投认为,港股过去的分析框架以海外流动性和国内基本面为主。作为离岸市场,香港市场在分母端流动性层面与全球共振;由于近年来内地公司逐步成为港股上市主体,分子端与国内基本面关系较为密切。另外 ,海外风险因素也需要单独考虑 。近期港股分析框架的核心变化为亚太市场的流动性竞争加剧,亚太市场横向比较的重要性明显提升。除了关注由美联储货币政策主导的海外流动性总量外,还应更多关注外资在亚太市场的配置流向。
此外 ,多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亮眼也吸引了内地资金关注 。比如,药明康德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显示,上半年实现营收207.99亿元 ,同比增长20.6%;母公司持有者应占净溢利82.87亿元,同比增长95.5%。
年度净流入规模或超万亿港元
南向资金持续加码流入港股市场的情况下,今年以来 ,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达8843.81亿港元,为史上年度净买入金额最高的年份。
中金公司今年7月下旬发布的研报指出,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,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。对于南向投资者,港股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存在,但短期透支后也会有波动。
数据显示,截至一季度 ,内地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为30.8%。中金公司认为,即便内地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增长至50%,也只能额外新增约2500亿港元 。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亿港元—3000亿港元(公募约1000亿港元+保险约2000亿港元) ,全年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。
相比之下,私募以及个人投资者流入与否和流入速度受市场表现本身影响较大。中金公司预计,假设上述各类型资金在当前港股配置比例的基础上提升5% ,今年全年流入规模或达9000亿港元—11000亿港元 。
今年4月,高盛曾将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(约7900亿人民币),理由是港股吸引力不断增强。国泰海通指出 ,年内来看南向资金仍有增配空间,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额有望超10000亿元。
港股市场仍具吸引力
在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回暖的同时,IPO为市场打开的增量空间不容小觑。
7月6日 ,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,2025年港股势头持续向好,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%,超过4000点 ,以点数计是历来最大的上半年升幅 。其中新股市场更为活跃,上半年共完成了42宗首次公开招股发行(IPO),总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 ,已较去年全年多约22%,暂列全球第一。
“市场普遍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场下半年的表现。申请在港IPO的个案正在快速增加,至今已收到约200宗申请 ,较年初时的数字倍增,当中包括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企业 。这一方面反映港股升势正吸引更多企业加快推进上市计划,同时也显示过去这段时间对内对外的宣传推广工作渐见成效。”陈茂波表示。
记者注意到 ,年内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质量普遍较高 。其中,宁德时代410亿港元的IPO,无疑是迄今年内最受瞩目的项目。此外 ,蜜雪冰城等新经济企业在港股上市,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。
国信证券认为,港股今年资金面形成了内资、外资共振式的宽松 。从周期涨幅 、AH溢价率、宽基指数估值三个方面比较港股与A股,港股对A股依然处在估值合理范畴 ,且科技、医药板块从长期看依然有较大的修复空间。
光大证券表示,港股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强,同时互联网 、新消费、创新药等资产相对稀缺 ,结合当前估值仍偏低,长期配置性价比仍较高。近期恒生指数已经突破了前期高点,上涨阻力较小 ,在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下,港股市场未来或许将继续震荡上行 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)
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-正规配资平台提供配资开户及资讯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-正规配资平台提供配资开户及资讯服务⑯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,确保用户的投诉能够得到及时、公正的处理。
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“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...
记者辛圆3月25日,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...
近日,开源证券大连分公司遭大连证监局处罚,暂停其办理需要合格投资者认定相关业务六个月。该惩处力度在近年来券商分支机构中并...
记者|赵阳戈年初,证监会就修改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》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...
3月24日,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公开发售。该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,这个指数是什么?有哪些优势?投资价值如何?...